財務自由是什麼意思 要怎麼達成呢
講到實現財務自由,很多人會認為就是要快速的賺到很多錢,但是已經成功達成財務自由的人卻認為重點不在賺錢,而是賺時間、賺到人生自由。
一個人收入無論有多高,有再多的資產,但卻每天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沒有時間談戀愛、沒有時間陪伴小孩成長、沒能經常回家與家人團聚,不能過上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就說不上是財務自由。
然而錢雖不是萬能,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那麼如何能夠有錢、又有時間呢?關鍵就在於擁有被動收入。
財務自由的7個步驟
羅伯特‧清崎在他的「富爸爸窮爸爸」書裡講到,財務自由標準是被動收入>總支出,我們可以藉由增加被動收入以及降低開銷的方式來達成這個目標。
一個已經成功FIRE的美國80後,Grant Sabatier認為達成財務自由的計畫可以分成七個步驟:
第一步:弄清楚你需要多少錢
雖然羅伯特清崎把財務自由的定義似乎講得很清楚,然而每個人所期待的生活方式、生活品質不盡相同,所需要的錢自然也就不同。
很多人從來沒花過時間仔細想下自己究竟想要擁有怎樣的人生,更多的只是一種隨波逐流,過著一種毫無計畫、行屍走肉般的生活。
你可以藉由寫下10大快樂清單,幫助自己想清楚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接著再針對這份清單的具體內容評估需要多少錢來實踐它。
另一個做法就是規劃自己想過的生活所需的年度開銷的25倍,以年度開銷做為計算基礎要比以月為單位更具參考價值,因為逢年過節給老人小孩的紅包、人情往來的紅白包、公司的年終獎金、分紅等並不會出現在每月的收支當中,以年度收支來做規劃會是更好的做法。
第二步:計算出你距離目標有多遠
當你弄清楚自己需要多少錢可以達成財務自由之後,更重要的是計算你與財務自由之間的距離。很不幸的有些人的出發點甚至不是零,而是在零以下,就是他們的個人淨資產是負數的,他們身上所背的負債超過了所擁有的資產。
所有負資產的人在開始理財之前,要先理債,並且想方設法不要再有第2次的機會讓自己陷入惡性負債的泥沼之中。
如果你有繳社保、買商業保險或是做基金定投,這些都要列入計算,也就是你會需要製作一張自己的個人資產負債表,最終算出當前的個人淨資產,從而得知你與財務自由的目標距離還有多少。
第三步:徹底改變你對金錢的認知
一個人現在的財務處境反應過去以來的金錢認知,過去錯誤的金錢認知,例如:沒有學歷、沒有家世背景怎麼努力都賺不到錢,所有的有錢人都是邪惡的,目前收入太少了所以存不了錢,這些錯誤的金錢認知將嚴重阻礙你邁向財務自由。
這裡講的對金錢的認知甚至包括一部分的自我認知,如有些人認為自己就是比較差,只能做低薪的工作,不配擁有更多的金錢等的看法。
第四步:別再做預算先重點搞清楚哪件事對你的儲蓄影響最大
很多財商課程都說沒有儲蓄就沒有錢投資,而記帳以及做預算就是要弄清楚錢是怎麼花的,並且規劃應該怎麼花錢。
雖然現在有很多記帳軟體APP非常方便,但在實操中需要非常好的自律,而絕大多數人堅持不了幾天,以致沒能記帳、做預算並執行預算。
Grant Sabatier認為做預算只會增強錢不夠用的心態,害得多數人沒能賺錢或存錢,他認為應該抓大放小,把每月開銷的前三大項找出來,並且設法減少三分之一以上的開銷,藉由這種操作方式節流,而不在糾結於每日記帳及做預算。
第五步:利用你的正職
擁有一個正職工作,除了帶給你穩定與安全的感覺之外,還享受來自雇主幫你繳的社保、獲得勞工傷病保險、失業保險等法定權益,如果你是在國營事業單位或是知名的民營大企業裡上班,你會得到更多、更好的員工福利待遇。
除了善用法定權益及員工福利以外,還可以在正職工作中積累工作經驗、專業技能、社會人脈資源等,為將來的自主創業或是建立被動收入系統做好準備。
第六步:開創副業收入並拓展你的收入來源
在正職的工作之外以副業兼差的方式獲取額外收入是非常好的,但可惜的是很多人的副業只是換了一個老闆打工,花時間為別人做副業,而不是為自己做副業。
第七步:盡可能投資
採取「最大收益、最小風險」的投資策略,買下能資本增值或為你產生現金流收入的資產。
Grant Sabatier 在他的書裡面特別提到財務自由的七個階段,確認自己當前所處的位置並且積極往下個階段發展。
財務自由的7個階段
認清現實
已經清楚的知道自己當前的處境和未來的目標。
養活自己
賺得的錢足夠自己的生活開銷。
每月有餘
不只是夠用(月光),而是能每月存下一些錢。
穩定成長
擁有的儲蓄能夠支應半年以上的生活,並且沒有惡性負債。
擁有彈性
手上的儲蓄投資可以應付未來兩年的生活所需。
財務獨立
能夠靠被動收入過活,上班工作是一種生活選項,而不是為了生活所必需。
坐擁財富
擁有一輩子不愁吃穿花用的財富(現金流收入)。
推薦閱讀文章
•如何跨出理財的第一步 儘快擁有第一桶金
•3個動作輕鬆編制家庭資產負債表
•Grant Sabatier, FIRE運動真實成功案例 24歲失業卻在5年後財務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