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做理財規劃時,應該充份考慮自己的人生階段所處的位置及對未來生活的期待,據此做理財規劃才能是規劃自己的人生。如果沒做這項考慮而盲目決策,可能會把自己的人生過得十分混亂。
請參考上圖。從出生到死亡總共區分為七個階段,除了在童年/未成年時期以外,都可以透過理財規劃而進一步掌握自己的人生。在成年之後,從年輕未婚、已婚夫妻(沒有扶養小孩)、年輕父母(有扶養小孩/幼童)、中年父母(扶養小孩/青少年)、子女已成年有經濟獨立自主能力及自己進入退休狀態,這總共是六個階段。
從這篇文章開始,每個人生階段用一篇文章,對這六個人生階段的理財做探討。
階段一、年輕未婚
我們就從年輕未婚這個人生階段開始。
良好的理財習慣是一輩子的財富
從學校畢業走進社會開始有自己的第一份收入開始,在理財這件事情上面不是去選擇投資哪個股票或基金,而是「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比如說
每日記帳
可以只是很簡單的把每天的支出流水記錄下來,供日後學習更多的理財知識可以進一步分析自己的財務狀況。有人從來不記帳,但也能成為有錢人,但如果趁年輕養成記帳的習慣,對於你將來成為有錢人絕對有很大的幫助。
計劃消費
可以自己設定在某個特定金額或是月收入的多少百分比以上,要事先提早一個星期或是一個月以上的時間做計劃(預算),而不是想買什麼就買什麼,針對一定金額以上的消費做預算管理,可以有效的抑制衝動消費。
比如說你的月薪是40,000元,規定自己做一次性消費超過5%(即2千元)或是分期消費超過10%(即4千元)以上,就要有至少一個星期以上的「冷靜期」,以避免自己一時衝動消費,日積月累之後可能把自己搞得負債累累。
每月存錢
剛出社會時一般收入不高,同時消費也不高,趁著自己對生活品質要求不高、胃口沒那麼大時,比較容易養成每月存錢的習慣。如果出社會一、兩年以上,對生活品質會有更高的期望,會與身邊的同學同事做攀比消費,如果已經養成月光或是每月透支的習慣,再想要改變就會更加困難。
每月存下來的錢可以買有強制儲蓄性質的保險或是基金,就是在一定的期間之內不能隨意暫停的那一種,藉由產品本身設計上自帶的強制儲蓄功能幫助年輕的自己養成存錢的好習慣。
要對市場保持敬畏之心
與一般的理財書或是理財達人的意見不同,我建議剛出社會的年輕人每月存下來的錢,所選擇的投資工具應該是偏保守的,而不是一般認為年輕人可以承受高風險、高報酬的投資工具。理由是: 如果才剛出社會,對理財所知不多的狀況下,選擇高風險高報酬的工具則兩種可能的結果是
一、無知入場,慘賠出場。這種結果很可能讓這個年輕人對於投資,在心理上有很大的陰影,也許以後會很難接受有市場波動可能的投資工具,而這種心態在日後的投資決策中,會一再希望能夠得到某種承諾或保證所購買的投資產品是一定可以獲利,並且不會有任何可能的虧損。恰是這樣不合理的期待,非常適合被實施金融詐騙。
二、傻傻的買,很短的時間內就得到極高的獲利。從此認為賺錢很簡單,而且可能後悔當初買太少,然後想到既然這麼容易就賺到錢,那麼為什麼不去借錢來投資呢?這樣賺錢可以更快…。理財小白沒意識到自己是承受了極高的風險才換得高於一般市場行情的報酬,誤以為每次出手都一定可以賺錢。
以上這兩種結果對於一個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來說都不是好事,所以我不建議初入社會的理財小白選擇高風險高報酬的工具。
本文是針對年輕未婚這個人生階段如何理財的探討,我們下一篇文章將要談年輕已婚夫妻的理財。